机器视觉课题组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最新动态

文博考古三维数字化联合实验室成立与揭牌

2013年10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文博远大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文博考古三维数字化联合实验室”在房山区“北京文博数字产业园”举行了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王东琳研究员和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海峰先生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技处处长杨鑫、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徐岩及联合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一同参加了本次揭牌仪式。 “文博考古三维数字化联合实验室”落户北京文博数字产业园,旨在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机器视觉研究团队的三维重建、计算机视觉先进技术与文物考古应用需求进行深度结合,特别是对文物考古过程中的三维数字化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系统研发,从而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文博考古领域的应用,为文博考古领域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基于视觉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有重要的价值。与传统的考古和文物技术相比,基于视觉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三维模型可作为真实文物的副本保存,为文物保护研究建立完整、准确、永久的数字档案;(二)是三维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记录的方法为文物保护提供检测和修复依据,并能够在已知数据的基础上重建已经不存在的、或者被毁坏的历史遗迹;(三)是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真实记录考古发掘现场,再现考古发掘前后的遗址原貌;(四)是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流散到国外的文物进行数字复原;(五)是虚拟博物馆和虚拟展览能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及游览者提供更自由的观察视点和更加逼真的感受。基于视觉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必将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机器视觉团队与北京文博远大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经长期联合攻关研制成功的“灵犀”文物藏品三维数字化采集平台设备在揭牌仪式上进行了展示。该平台利用全自动三维环物摄影系统,仅一次拍摄即可全面获取文物的纹理数据和三维形状数据。三维点云精度可达到0.1毫米,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器物盘承重可达到200公斤。目前,产品已经在北京文博数字产业园成功应用。该产品的推广可大大促进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北京文博远大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将共同努力,立足房山考古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力争将“文博考古三维数字化联合实验室”打造成国际先进的实验室,并将文博数字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博考古三维数字化服务基地。

联合实验室目标:旨在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机器视觉研究团队的三维重建、计算机视觉先进技术与文物考古应用需求进行深度结合,特别是对文物考古过程中的三维数字化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系统研发,从而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文博考古领域的应用,为文博考古领域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联合实验室主任:高伟博士      首席科学家:吴毅红研究员 




  
 

Md4-1000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加入机器视觉研究组

机器视觉研究组最近采购了一架MicrodronesMd4-1000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该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功能,能够适应各种复杂飞行环境和实现各种视点拍摄需求。GPS自主导航功能则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飞行路径进行自主飞行与图像拍摄。 

该飞行器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 操作简单、方便掌握
  • 垂直起降,随时可以在任意地点起飞降落
  • 空中悬停,实现对目标的全方位观测
  • 自动驾驶,可以进行超视距飞行
  • 一键返航,保障飞行器安全

该飞行器将会应用到如下研究领域:

  • 低空航空摄影测量
  • 建筑物三维重建
  • 古代建筑物保护
  • 生态测量与保护
  • 低空视频监控